如何做好融合会展? 答曰:“10个步骤, 5个融合”
发表日期:2021-08-26 阅读次数: 763
融合会展,如何理解融合?
融合会展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项实践
融合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在国外融合会展的名字叫做Hybrid Event,而Hybrid有杂交的意思,所谓的杂交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孤立分割的。
如何做好融合会展?不是简单的在传统的线下展会上增加线上部分。本文总结了实现融合会展的10个步骤和5个核心融合,干货满满,记得点赞收藏和转发!
实现融合会展的10个步骤
实现融合会展需要做好以下10个步骤:
1.会展企业需要有“洞见”,更要有“先见”
2.在有通盘考虑战略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战术
3.业务规划和商业模式重塑
4.寻找技术和人才的可行性
5.做好需求调研
6.寻找一个很好的技术合作伙伴
7.开始正式的销售工作
8.做好融合会展的培训工作
9.做好融合会展的运营工作
10.做好反馈
下文详细说明这10个步骤该怎么做:
Step1 会展企业需要有“洞见”,更要有“先见”
如果说洞见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掌握本质,先见则是对未来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看到未来会展世界新的可能性。在战略规划上要将会展业务从传统的展商服务转型为适应数字时代的数字化会展公司。
在这个阶段需要回答5个问题:
做什么?——即战略,我们的会展融合业务组合合理吗?
谁来做?——即人才队伍,我们的队伍行吗?
做没做?——即运营,我们是否能按照预期的时间、路径与结果在推进?
往哪儿去?——即目标,我们将要把我们的会展企业带向何方?
我们自己行吗?——即评估,我们是否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和客户?
Step2 在有通盘考虑战略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战术
要将技术和企业文化真正结合起来。这意味着会展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技术团队、稳定的技术平台,而且在公司里还要塑造一种氛围,能够让每个人(包括展商和观众)都预见到改变所带来的福利。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融合会展的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高效透明的文化,融合的进程会受到阻碍。
Step3 业务规划和商业模式重塑
在战略和战术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重塑体系,做好业务规划和商业模式的重塑,帮助提升组织竞争力,使企业再创辉煌。
Step4 会展企业需要有“洞见”,更要有“先见”
有了规划之后,需要寻找技术和人才的可行性,如何组合?如何阶梯性定价?实现融合的发展路径,从0到1,先从做好一会一展的融合试点开始。从1到3,搭建融合的会展业务体系,让成功可以复制到其余的展会项目。
Step5 做好需求调研
需要面向展商、观众、专家、团队内部的成员做好需求调研。因为再好的模式、创新的服务和定价组合需要与客户的需求相匹配,让市场能买单。
Step6 寻找一个很好的技术合作伙伴
因为融合不是仅仅购买或升级当前的技术,不是简单的上一个平台,而是需要技术伙伴伴随一起成长,在平台上线之后不断的试错之中进行优化调整。
Step7 开始正式的销售工作
融合会展的销售需要懂融合业务,融合的价值,需要说服领先用户(重要展商客户)率先购买服务,让融合会展创造新的数字化的收入。
Step8 做好融合会展的培训工作
融合是一个新事物,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参与方进行培训,使用新的直播技术、虚拟技术、智能客服、智能匹配、电子名片的使用场景,让展商和观众能够学会用起来。
Step9 做好融合会展的运营工作
运营不仅仅是展会期间的运营服务,营销推广服务,引流服务,更是做好持续性的服务,让融合成为常态。
Step10 做好反馈
展商的回报如何,展会数据如何?商机撮合的效果如何?融合会展的体验如何?不仅需要以量化的数字来呈现,还要询问参与群体是否感受到了实惠,并根据反馈调整下一次的融合。
5大核心融合
融合会展有什么价值?究竟实现了什么融合?我们总结了5个核心的融合。
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
下文详细说明这5个融合是什么:
注册融合
是指身份的融合。主要表现为展商、采购商、观众等参展参会人群既有线下身份,也有线上身份。通过一个账号贯穿线上线下参展、观展过程,从注册融合开始实现身份的融合。通过身份的融合让用户画像更丰富更多元。
营销融合
展会需要流量,需要营销推广。营销融合可以通过扩邀工具,以及一展一码、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品一码、一文一码等方式进行分享、扩邀,线上线下互相引流,多点触发、相辅相成。
互动融合
展会的属性是社交、教育、新知识的获取,促进参与方之间深度的互动。观众可以自由选择线上与展商进行预约、洽谈,也可以选择线下方式进行,让面对面与屏对屏实现完美的融合。
行为融合
行为的融合主要表现为观展参展行为的融合将以“人”作为核心主线,对参观轨迹、行业属性、地域属性、喜好展品等动态监测、纳入模型、协同计算。同时,通过在数字虚拟空间上预测人员数量和参观轨迹、推演商机、评估项目效果等,以智能人机交互、网络主页提醒、智能服务推送等形式,实现服务的快速响应、个性化服务,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的“数字融合”服务体系。
数据库融合
基于以上融合,产生了庞大的展会的大数据,特别是观众的行为数据、用户画像,在观众数据库里面可以看到观众的类别、地域、线上行为、观展届数、行为习惯、关注点,预测未来的观众分布和采购趋势,帮助来年更好的招商招展。
综上,融合会展不是简单搭一个平台,而是需要技术与业务转型的契合、公司文化和理念的转变、组织架构的调整、相应制度的建立,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使转型一步步落实到位。
融合的起步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一旦走入快车道,就会真正实现可持续的融合,把握先机,在不确定的时代赢在未来。31会议作为融合会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风险,助力我们的伙伴们快速实现融合会展的数字化转型!
来源丨31会议
上一篇: 会展商贸平台:传统会展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 下一篇: 张敏:产业会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